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是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山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上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二泉映月》--
“看不见黑暗,是因为穿行在黑暗之中;听不见苦难,是因为置身于苦难之中。”阿炳,一个失去了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的大师,却用二胡的弦完整地抚摸世界。那么,世界在他的心中,他的梦中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行家说,两根弦的二胡是悲哀的乐器。把一种对世事的洞察的悲哀藏在两根弦里,阿炳通过你实现了。倾诉,叹息,他赋予悲哀的乐器以生命和灵性,轻轻拉动,琴弦就流出了母亲用以洗面的眼泪。
松风呼啸,泉月翻腾,二泉中的映月伤痕斑驳,惨淡无光。在叠嶂栖云之间,阿炳叩响了那扇神奇的大门,在千年古树下,抚摸听松石上的指纹,松风吹破泉中明月。一阵阵的悲凉袭上了心头,渗进了琴弦,于是,你像一条沉重的河流,低沉地唱出一支和人类有关的歌。不平的弓弦往返于波峰浪谷之间,由沉思而忧郁,由忧郁而悲愤,由悲愤而怒号,由怒号而憧憬,如悲啼如控诉般地告诉世人这世上只有一种现实:黑暗下面是命运,不甘的灵魂在扭动、挣扎、呐喊……
那个社会的不公平,他以弓弦诉说,层层叠叠地推进;将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汇成源源不断的音律,让它们弥漫在天地之间,充盈在宇宙之内,与世界同在。
:《军礼》--
天下着鹅毛大雪。一支红军队伍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中艰难地行进着。
突然,队伍中有人喊起来:“有人冻死啦!”军长一震,急步向前跑去。松树下,一位战士倚着树干,坐在雪窝里,一动也不动。他的右手夹着半截子用树叶卷成的烟,小心地放在胸前,仿佛在最寒冷的时刻还在渴望一支烟的温暖。他右手握着一个小纸包,脸上还挂着一丝早已冷却的笑容。军长用颤抖的手打开了那个纸包,一只红辣椒跳进了军长的眼帘。他轻轻拂去战士肩上的积雪.猛然发现他身上竟然穿得那样单薄,单薄得像一张纸。“棉衣,棉衣呢?为什么没发给他棉衣?”军长两眼发红:“军需处长呢?”警卫员在发愣。“给我找军需处长。”还是没有人应声。“快,给我找军需处长!”警卫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报告军长,他就是刚任命的军需处长。棉衣不够了……每人发的御寒辣椒也都没舍得吃一口……”
军长愣住了,他望着雕像般的军需处长,眼泪成串成串地流了下来他高高地举起那只鲜红的辣椒,在铅灰色的天穹下,在迷漫的雪雾中,辣椒就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前程。在这火炬下,一支又一支右手缓缓举起。军礼是那样庄重.整个队伍发出一片抽泣声,像一曲悲壮的哀乐,回荡在雪地上空。
人们不知道这位军需处长的名字。可是,永远也忘不了他留给我们的那只鲜红的辣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故事。
新学年的钟声刚刚响过,老校长迎着大家尊敬的目光,健步登上讲台。他向着全体同学高声发问:“请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来读书呢?”同学们望着老校长那和蔼的笑脸和期待的目光,纷纷举起手来,要求发言。
一位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另一位同学说:“为了出人头地而读书。”老校长微笑着,没有说话。
又一位同学踮着脚,尖声地说:“读书就是为了留洋,留洋,就是为了赚钱。我五舅留学去了东洋,他还娶了个洋老婆呢。”话音刚落,全场哄堂大笑。
老校长渐渐地收敛起笑容,还是没有出言。他环顾四周,看到一位浓眉大眼的少年正在屏心静气,若有所思,就走过去,亲切地问道:“小同学,你来说说,为了什么而读书?”
少年站起身,略加思索后,挺直了身板,庄严而郑重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到这话,老校长为之一振,只觉得一腔热血在周身奔涌,不禁击掌长啸,放声喝彩:“好!好!这话讲得好!小小年纪竟有如此雄心壮志。我堂堂中华何患后继无人啊!”这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老校长问:“你叫什么名字?”</P>
少年扬起两道剑眉,目光炯炯,朗朗答道:“我叫周恩来。”
这是1910年,少年周恩来刚满十三岁。从这以后的近百年里,周恩来,这个响亮的名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响亮的口号,在神州大地上激起惊天的波澜。
:《血色母爱》--
她们真的累了,饥俄和寒冷的痛苦紧紧纠缠着她们,把她们折磨得疲惫不堪。
在这样一个深可没膝的雪堆里艰难跋涉了四十多个小时的这对母女,后悔着当初本应该听从教练的警告,不要擅自偏离插满小彩旗的滑雪道,不然就容易迷路;她们还后悔,当初不应该穿这件银白色的羽绒服来滑雪,以至于在这个冰天雪地里,滑雪俱乐部派出的直升机都找不到跟白雪有着一样颜色的她们。
也许在这个时候,女儿才是最后悔的,若不是她平时总是闷闷不乐,作为清洁工的母亲也不会拿出自己几个月微薄的薪水,带她来阿尔卑斯山滑雪,逗她开心。可是母亲怎么也想不到,女儿平日里的不开心,是因为有一个卑微的做清洁工的母亲。
几天几夜,母女俩在这片苍白的雪山里艰难地寻找着生存的方向。她们发现好几架救援直升机从天空掠过,但无论她们如何向直升机示意,始终没有人能发现她们。走着走着,体力不支的母亲,一个跟跄,脑袋栽在了石头上,鲜血立即涌了出来。而此时女儿已经昏睡过去了。
这个时候,天空中再次飞来了一架直升机。霎时,母亲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她抓起身边的一块岩石碎片,放在自己的左手腕上,用力地割了下去!鲜红、滚烫的血液从母亲的左动脉滚滚流出,染红了她身旁冰白的雪地.接着,她支撑着她最后的一点儿力气,在血迹中爬了十几米的距离,为的是想让救援直升机能够发现她们的位置。最后,母亲那没有温度的身躯终于倒在了那片醒目的血泊中……。女儿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医院里,医生告诉了她所有的事实。在迟迟得不到救援的生死关头,母亲以一种感天动地的行为,用自己动脉里流尚的鲜血为女儿指引了生命的方向!
女孩终于心痛地明白,自己原来一直都拥有一份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比血更浓的母爱!
:《一个人的双人舞》--
真的想不起他们的名字了,却一直记得他们的爱情。
他们是世界闻名的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生活中是恩爱夫妻,滑冰场上是最佳搭档,他们的表演配合默契,珠联璧合,多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
所谓天妒佳缘,一次意外丈夫去世了。这对于常人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对于她,这打击更是加倍的,因为她失去的,不仅是生活上的爱侣,也是艺术上的合作伙伴。从此,她远离了滑冰场。
沉寂几年后,她忽然宣布,要再进行一次花样滑冰,这次,是她一个人,舞姿还是那样娴熟,还是那样优美。她还是从前的她,沉寂了数年,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她艺术水准,她依然是滑冰场上轻盈的精灵。
但是,所有的观众都落泪了。滑冰场虽然只有一个人在旋转,在腾跃,但她的动作却分明是两个人的。她的身侧,似乎总是有另一个人的影子。她举臂,似乎有人在为她支撑;她腾跃,似乎有人在扶她的腰;她旋转,似乎有人在与她同行;她微笑,似乎是对着那个人……。虽是一个人的独舞,她的动作却总是双人舞的动作。似乎是那个人还陪在她的身边,一如从前。
最后的造型是他们当年的经典。现在,却只有她一个人。另一半,是虚幻,是残缺,是伤痛……。
她凝固成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只有眼泪涔涔而下。
那是一个人的双人舞,是残缺的完美,是爱情的绝唱。
一去经年,时光流转,物是人非。但在滑冰场上,在她的心中,爱人一直都在,一刻也不曾远离。
:《容纳》--
人们讲述了越战中一个士兵的故事——
他打完仗后回国,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妈妈,爸爸,我要回家了!但是我想求你们帮一个忙,我要带一位朋友一起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住在一起。”
“孩子,”母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把这个人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的孩子更多的消息。然而几天过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电话。他们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身亡。警察局认为是自杀。悲痛欲绝的父母前往旧金山,并被带往市里的陈尸所辨认他们儿子的尸体。他们认出了他。然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生命的姿势》--
这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背着儿子登上了五千米的雪山。可是天公不作美,突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山或下山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体温迅速地降低,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孩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喂奶中一点点地消逝。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像,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和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天亮了》--
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高山上坐缆车。
谁知,半途中缆车突然出现了故障。所有的人都悬在了高空中。人们高声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尽管如此,也抵档不住厄运的来临。忽然,缆车径直而下,伴随着人们的恐慌和尖叫,跌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山谷。就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那对夫妇什么都不想,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孩子不能死。他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砰”的一声巨响震彻了整个山谷,缆车变成了一堆废铁,车上的人都死了。唯一活下来的就是那个孩子,是他的爸爸妈妈用双手和爱托起了他重生的起点。孩子哇哇地哭喊着,年幼的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是朦胧地记忆着: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那可怕的巨响,那黑暗的山谷,让他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幼小的他只想着:太阳快出来吧,天亮了,我要找我的爸爸妈妈!
《希望活着》--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费城的一个深夜,有一个酒店突然起火,当时二百五十八名旅客多数正在酣睡,那些还没有睡的人们,看到旅馆所有的房间都已被滚滚的浓烟笼罩着。
他们拨了火警电话,然后一边救火,一边等着火警救援。尽管消防队员赶来了,但求生的本能,还是使许多人开窗从高楼跳下,个个躯体直挺挺地砸在户外的人行道上,发出恐怖而沉闷的响声,然后归于寂然。
这时,有一个姑娘和跳下楼的游客一样,也站在七楼的一个窗口,看到背后的熊熊火光。只见她镇静地看了看窗下,大声高喊着:“希望活着,我希望活着!”然后纵身跃下……
奇迹发生了。她成了几百人中的唯一一名幸存者,而且这个姑娘空中跃下的惊人一瞬被过路的大学者阿诺德抓拍了下来,定格在历史写真的胶片里,供更多活着的人们回味……
《悲壮的两小时》--
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最著名的播音员在全国的电视直播中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两小时后将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遇难。
地面指挥中心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了指挥台科马洛夫显得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先向首长报告了这次飞行探险情一况科马洛夫的生命在分分秒秒中消逝.但他却目光泰然.态度从容。汇报完后,国家领导人接过话筒说:“你是苏联的英雄,人民的好儿子!”
科马洛夫眼含着泪说:“谢谢!我是一名宇航员,为宇航事业献身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
领导人把话筒递给科马洛夫的妻子。科马洛夫给妻子送了一个深情的飞吻。他泪如雨下,欲言又止。
科马洛夫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脱下宇航服,又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这支金笔随我飞入太空,是我珍贵的东西,我用宇航服把它包好,待会儿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伤的。请你把它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我会在天堂里祝你们幸福。”
科马洛夫的女儿接过话筒喊道:“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泣不成声。看到十二岁的女儿,坚强的科马洛夫禁不住落泪了:“好孩子,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到坟前献一束花,给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
女儿答道:“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
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和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轰隆——
整个苏联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
:《千纸鹤之恋》——
男孩和女孩初恋的时候,男孩为女孩折了一千只纸鹤,挂在女孩的房间里。男孩对女孩说,这一千只纸鹤,代表我一千份心意。那时候,男孩和女孩分分秒秒都在感受着恋爱的甜蜜和幸福。
后来女孩渐渐疏远了男孩。女孩结婚了,去了法国,去了无数次出现在她梦中的巴黎。女孩和男孩分手的时候,对男孩说,我们都必须正视现实,婚姻对女人来说是第二次投胎,我必须抓牢一切机会,你太穷,我难以想象我们结合在一起的日子……男孩在女孩去了法国后,卖过报纸,干过临时工,做过小买卖,每一项工作他都努力去做。许多年过去了,在朋友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他有钱了,可是他心里还是念念不忘女孩。
有一天下着雨,男孩从他的黑色奥迪车里看到一对老人在前面慢慢地走。男孩认出那是女孩的父母,于是男孩决定跟着他们。他要让他们看看自己不但拥有了小车,还拥有了别墅和公司,让他们知道他不是穷光蛋,他是年轻的老板。男孩一路开慢车跟着他们。雨不停地下着,尽管这对老人打着伞,但还是被斜雨淋湿了。到了目的地,男孩呆了,这是一处公墓。他看到了女孩,墓碑的瓷像中女孩正对着他甜甜地笑。而小小的墓旁,细细的铁丝上挂着一串串的纸鹤,在细雨中显得如此生动。
女孩的父母告诉男孩,女孩没有去巴黎,女孩患的是癌症,女孩去了天堂。女孩希望男孩能出人头地,能有一个温暖的家,所以女孩才做出这样的举动。她说她了解男孩,认为他一定会成功的。女孩说如果有一天男孩到墓地看她,请无论如何带上几只纸鹤。男孩跪下去,跪在女孩的墓前,泪流满面。清明节的雨不知道停,把男孩淋了个透。男孩想起了许多年前女孩纯真的笑脸,男孩看的心就开始一滴滴往下淌血。
这对老人走出墓地的时候,看到男孩站在不远处,奥迪的车门已经为老人打开。汽车音响里传出了哀怨的歌声,“我的心,不后悔,反反复复都是为了你,千纸鹤,千份情,在风里飞……”